發布時間:2025-05-22瀏覽次數:477
在中華文明綿延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非物質文化如同不滅的星火,照亮文化傳承之路。中恒集團旗下廣西雙錢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:雙錢產業),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“龜苓膏配制技藝”的保護單位,以匠心守護古法、以創新激活傳統,在堅守與創新中書寫非遺匠心篇章。
傳承古方,堅守品質的匠心密碼
龜苓膏的食用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。相傳,秦始皇南征時,嶺南濕熱的氣候,士兵身體變得四肢沉重,疲乏難忍以至于久攻不下。后秦始皇便找名醫尋來了一個民方,也就是現在的龜苓膏,將士們服用后狀態得到緩解,士氣大振,最終修成靈渠、連通湘漓,龜苓膏的方子也因此被流傳開來。
晚清時期龜苓膏成為老百姓的夏季消暑甜品,不少攤販都會在街頭巷尾售賣,但由于受物資匱乏的影響,很多商家在制作龜苓膏時偷工減料,唯有村口阿義堅持做真材實料的龜苓膏,僅售2文錢一碗,時常因生意太好而無暇收錢,顧客自覺往銅罐中投入兩個銅板,阿義聽到聲響則回一句:“不多不少,正好雙錢”,雙錢龜苓膏由此而來。
時光流轉,雙錢延續的不僅是龜苓膏的技藝,更是始終不忘“兩文錢”的創業初心與商道傳承。
守正創新,傳統與現代的共生密碼
2021年,龜苓膏配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,雙錢產業被認定為該項目的唯一保護單位。通過“師帶徒”模式與大師技能工作室,雙錢產業將七步制膏法(臻選好料、去腥提純、精粹藥材、文武火熬、濾渣提純、調制蒸煮、天然固膏)代代相傳。截至目前,培育出市級及以上的非遺傳承人7名,擁有該項目清晰完整的傳承譜系,目前已經傳至第八代。
肩負著保護和傳承龜苓膏配制技藝的使命,雙錢產業在傳承中求變,以創新賦活傳統。20世紀80年代,雙錢產業創新龜苓膏粉工業化生產,讓龜苓膏開始走出梧州;1993年,發明全國首罐易拉罐罐裝龜苓膏,以“綠罐經典”掀起便攜養生風潮,而后陸續推出樂吸吸袋裝龜苓膏、啫喱杯龜苓膏、與名貴滋補品結合的高端龜苓膏及多款藥食同源健康食品,一句“怕火怕濕,雙錢常吃”的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。
面對現代消費者對健康與效率的雙重需求,雙錢產業以科技賦能非遺。通過121攝氏度高溫滅菌技術實現零防腐劑添加,以智能生產線確保古法配比的精準穩定,既保留手工制作的品質,又實現規模化生產。如今,雙錢產業擁有20條行業領先生產線,生產基地面積27000平方米,將非遺美食送進千家萬戶。
非遺破圈,文化自信的市場密碼
非遺的“長紅”,離不開與時代的共振。2025年雙錢龜苓膏在“非遺版”中國年中贏得顧客青睞:線下門店雙錢國味堂春節,期間單日售出近1500碗,電商平臺銷量增長超40%。這一數據背后,是消費者對健康養生的追求,更是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同。從秦朝民方到現代消暑佳品,雙錢產業用藥食同源健康美食,串聯起文化自信與市場價值的鏈條。“長紅”是百年匠心的沉淀與突破。雙錢產業始終以“兩文錢”的初心為錨,既做非遺技藝的守護者,亦做文化傳承的火炬手。秉承藥食同源理念,雙錢產業將傳統養生智慧融入現代健康潮流,推出多樣化藥食同源滋補產品,讓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。
供稿 | 雙錢產業
審核|中恒集團黨委宣傳部
投資者聯系電話:0771-2742275
辦公室聯系電話:0774-3939036